|
|
大錄鄉亞錄寨 |
|
漳紮鎮上寺寨村 |
|
備註/其他 |
基本資訊
|
|
人口資訊:
安置43頂帳篷(每戶兩頂);共21戶;123人。
3-12歲兒童:20多人;
60歲以上老人:50多人。 |
|
人口資訊:
共3個安置點;1000多人口; 282戶。
1人死亡;4人重傷;數百人輕傷。
其中高山平地處安置點集中安置老人與兒童。
|
|
|
地震影響 |
|
地震波級度定性為7度。此地正處於地震帶上,一有地震,這裡都會受災。在當地幹部的努力下,這次無人員傷亡。
東北村是大錄鄉受災最重的村,其中又以亞錄寨最為嚴重。目前都住帳篷,一個帳篷做飯,一個住。有自來水飲用,政府每兩日來監測水源。防火措施、防積水渠都做得到位,帳篷區整潔衛生。 |
|
上寺寨是重災區,且是漳紮鎮最大的村。由於離景區近,之前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政策,基本都靠旅遊業為生,所以對災民的生計影響非常大。
另,上寺寨其中一個安置點還有明顯的泥石流隱患。目前政府相關人員在評估中,擔心若有暴雨山體會滑坡,形成堰塞湖,甚至波及地勢更低的村寨。
|
|
|
房屋方面 |
|
房屋基本上都為木質結構,石頭房為基地,外牆圖泥土包圍。有部分全塌的房屋,大多數也出現裂縫。 |
|
房屋以石木結構為主,因此地震房屋基本受損有裂痕。但是上四寨村地處重災區,房屋地基有下陷和木主體結構有較多損壞的現象出現。 |
|
|
生產工作方面 |
|
半農業半牧業
每年除11-3月冬休外,大部分青壯年都要去放牧,擠奶,在牧場製作酥油;部分青年去景區工作;老人在家帶孩子,少有去外地打工。寨區也有蟲草、山珍等可以用以買賣貼補生計。總體屬於相對貧困的村落。 |
|
基本以旅遊業為生,居民多以經營旅館。目前景區關閉,大部分人失業。 |
|
|
生活文化方面 |
|
純藏寨。佛教。有活佛定期過來,給寨民摸頂、賜福,傳教。 |
|
藏民為主,有部分漢族。 |
|
|
心理狀況 |
|
較為穩定,但是老人較為敏感,提到災後房屋問題,或者看到我們,會落淚。因為適應了遊牧生活,帳篷生活對於災民很容易適應,所以吃、睡都沒問題。但是因為每次地震都會影響到他們(汶川地震時這裡也是重災區,加上2000左右寨子遭受了火災),每次災後都要修房子之類的,老人明顯有焦慮。情緒需要抒發,需要傾訴。 |
|
目前即將由應急避險過段安置轉到臨時安置階段。居民情緒在之前因忙於安置和轉移未有明顯表現。但經評估員瞭解,這幾日開始情緒、壓力開始顯現。駐村幹部、黨員等在帳篷夜校有進行分享,大家形成互助團隊,非常好。他們的心理壓力需要繼續關注。老人、小孩在地震中受到驚嚇,老人夜晚有做噩夢、說夢話。 |
|
|
社會關係情況 |
|
純藏寨,敬老愛老;各家團結互助,是非常有利的傳統。 |
|
因靠近旅遊區,部分藏民漢化,且存在利益關係,關係網絡沒有高山上的好。 |
|
|
社會組織服務情況 |
|
北京和潤心心理健康公益服務中心 |
|
北京和潤心心理健康公益服務中心;
中科院心理所(雅安工作站);
大學生志願者團隊
|
|
|
需求評估 |
|
臨時安置階段到災後社區重建階段希望配合政府相關政策協助災民重建。
1)在減防災方面希望對整個寨子有可以防火、防震,同時又能兼顧藏族風格的房屋重建規劃;
2)考慮兒童、老人的需求,社會組織等提供心靈重建服務。 |
|
1)政府層面希望及時有生計支持解決暫時失業災民再就業;
2)考慮兒童、老人、婦女、寨子裡殘疾人的需求,社會組織可提供心靈重建服務。
3)社會組織亦需要針對幹部黨員等駐村領導開展減壓活動,放鬆身心,避免虛脫和情緒崩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