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無國界社工董事黃匡忠教授主編的《災害社會工作支援手冊》一書已經正式出版啦!
這本書彙集了無國界社工十年走災難的經驗,是我們的同事和義工們努力付出,親力親為的結果。
參與此書撰寫的作者都是我們的心靈天使和長期在災區服務的同事。在此,特別感謝他們!
編集委員會:
主編:黃匡忠
委員:勵娜 、江紫紅 、周甜 、何姍
撰寫及資料提供:
第一章:羅曉嵐
第二章:周甜
第三章:黃匡忠
第四章:江紫紅
第五章:何姍、江紫紅、麥錦妙、黎詩敏
第六章:江紫紅
第七章:周甜、廖鍶源、林啟芳
第八章:何姍、黃嘉寶
目錄
1 無國界社工之災害回應機制和支援
1.1 "心靈天使——災後支援服務行動”計畫
1.2 災難發生之後的工作架構及流程
2 認識災難
2.1 認識災難
2.2 災後心理反應的階段與過程
2.3 災難發生後人們的一般心理特徵
2.4 不同群體在災難中的心理反應與特徵
2.5 災難相應(應變)的階段
3 災後社會工作介入模式
3.1 災後社會工作介入的研究
3.2 災難應對階段與社工角色探討
3.3 災難應對階段與社會工作運用
3.4 ACT社會工作介入模式
3.5 運用ACT社會工作介入模式例子——菲律賓海燕風災行動
4 災民需要評估與服務策劃
4.1 ACT模式之災民需要評估
4.2 前期評估工作(災後首個月)
4.3 中長期評估工作(災後1~3個月)
4.4 開展災民需要評估工作之方法與技巧
5 早期服務之4C——介入、連接、哀悼、解說
5.1 危機介入是什麼
5.2 危機類別——事態危機
5.3 危機反應
5.4 危機發展階段
5.5 阿爾伯特-羅伯特的危機介入七步曲
5.6 七個處理危機介入的禁忌
5.7 阿伯-羅伯特ACT模式中的3C
6 悲傷輔導與預防災後創傷
6.1 悲傷輔導
6.2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7 災後重建社會工作服務——以北川擂鼓鎮為例
7.1 災後社會工作的四個階段
7.2 社工的角色
7.3 推動社區參與,重建社會融合
7.4 總結
8 災害社會工作者個人防護
8.1 個人防護裝備
8.2 工作/服務物資檢查清單
8.3 個人心理預備
8.4 領隊須知
8.5 常見自然災難避難知識
8.6 安全守則
8.7 為救災工作人員而寫的自救錦囊
社會工作者在災難發生前後都有獨特的角色,不可替代。以前救災就是救死扶傷,是生理性的救助。現代的救災, 是全人健康的救助, 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健康。所以救災,不單是消防、公安、部隊和醫護人員的工作,社工、心理諮詢師、精神科醫生也要同時到達現場。
社會工作者可以協助救濟物資的調配和發放,負責難民中心的設計和管理,招募和組織志願者,提供心理撫慰和個案輔導,組織常規小組與群體活動,促進災民自我康復與重建。災難未發生時,社會工作者應推動防災避災的教育。
這本手冊提供了簡單易用的指引,讓我們面對災害而有所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