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0年初,我们迎来一场给全人类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在大地上肆虐。在这场"浩荡”的危机当中,没有哪个人可以躲过它的影响,也有很多人,陷入重大的危机当中,面临深渊,无尽黑暗……突然而全面袭来的恐惧,无助,失落,彷徨,这些心理反应若得不到即时的介入,我们正常的运作机制会受到严重的干扰。危机介入这一短期即时的介入程序可以让受困人们心理反应趋向稳定和正常,并找回自然抗逆力。同时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甄别有严重心理反应的人们,将他们转介到专业的服务中。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在疫情爆发后,发出了一封《社会工作者如何回应新型冠状病毒倡议书》,此后协助一群群在网上自愿发起的志愿者团队展开了数场危机介入线上培训。此外,我们也将通过此"n-Covs危机介入系列”专栏,给大家介绍更多的资讯和知识。
当曾以为一切都习以为常的时光,
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时,
我们是时候认识生命的真知。
美好,就是你我安康,
彼此拥抱。
春天就来了,
我们一起,
并肩同行。
栏目主编:Candy砍地
编辑:胡红
审核:黄匡忠、励娜
无国界社工湖北代表处n-Covs危机介入行动:
1月22日:无国界社工通过微信官方平台发出"社会工作者如何回应新型冠状病毒倡议书”一文,号召社会工作者行动起来。
1月25日:协助武汉社工联医护人员支持行动开展危机介入线上培训。
1月29日:为武汉深入社区提供线上服务的社工提供线上主题培训---社区危机介入行动简介。
2月6日:为东莞参与了新型冠状病毒心理支援的社工及心理咨询师开展线上危机介入技巧主题培训。
受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邀请,录制了线上危机介入系列课程,分为社会工作教育教师篇以及医务社会工作者篇。敬请期待!
n-Covs危机介入系列(一) | 非预期性哀伤之陪伴与支持
蔡长颖
台湾南华大学生死系社工助理教授
香港无国界社工 心灵伙伴计划 讲师
服务领域:医务社会工作、长期照护、老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行政、安宁疗护、悲伤辅导
1. 哀伤需要被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生离死别,我们可以理解生命之无常,死亡个案家属常因突然遭遇死亡事件得面临实时火化甚或是无法办理遗体告别式,而产生莫大的失落(loss)与哀伤(grief),此经历可能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失落经验。
从病毒感染、发病而后不治死亡,短期历程所引发的悲伤反应相当强烈,失落也是多重的。鉴于有关传染病致死后之悲伤辅导研究仍相当缺乏,加上民众对于传染疾病的避讳及认为死亡是家内的事务,因此常未能适时获得协助,以致于遭逢传染病死亡的家属常常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所以常藉由边缘行为以示宣泄。
「急遽性死亡」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失落与悲伤,会对个人及家庭的平衡造成重大的冲击,有时候甚至会导致剧烈的反应(Worden, 1991)。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打击事件,遗族(編者按:此文中指死者的家族)的悲伤反应是很值得关切和注意的。
2. 哀伤的表现症状
面对因传染病而致死的个案,遗族的哀伤从接受到感染源讯息那刻就开始了,罹病期间的手足无措,到死亡后的恐惧无助,家属的反应会有:震惊茫然不知所措、认知解组、不相信和失控的冲动、价值和信念系统的冲突,以及因着事件的污名化,亦使得遗族缺少支持。遗族会面对恐惧和脆弱、愤怒、愤恨、羞耻、指责、愧疚,以及情绪退缩的感受。对政策、司法体系的不了解和缺乏支持,以及媒体的侵犯会使伤恸复杂化。而对于非预期意外事件之研究,一般人在遭受严重压力后的反应,常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
类似重大创伤事件中,如战争、天灾、地震、性侵害、车祸或传染病死亡,常会有下列症状产生:
症状一:创伤事件的影像、思考和感受屡次重复出现在脑海和噩梦中。
症状二:持续避免接触与创伤有关的事物,且无法回忆创伤事件的重要片段。
症状三:过度警觉反应,以致无法入眠,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易发怒,这些症状的持续将导致个人社交、家庭和职业功能重大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