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園傷人事件發生後,我們當即推送分享了一篇危機應對處理的文章。
看北京一小學傷人事件-危機管理簡介會可以如何進行?危機發生之後,如何採取一個專業、有效、正確的回應事件方式,來穩定各方情緒,遏制住謠言和混亂。
今天繼續推送第二彈,當遭遇傷害和受到影響的學生們回家後,家長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們一起渡過難關。
近日看見人民日報的新聞報導北京一所小學發生傷人事件,有20名孩子受傷,突然在學校發生這樣的危機事件,最受影響的就是校內受傷的、目睹這事的和跟受傷同學關係密切的學生和擔心的家長們。那些受影響的學生如何度過這段害怕、擔憂的時間呢?作為家長,可以為孩子們做點什麼來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以後能如常的去上學呢?筆者結合"心理急救操作手冊”和自己多年的兒童社會工作經驗,希望給家長們一點建議,作為跟孩子關係最密切的家長也可以為孩子疏導這件事帶來的壓力和負面影響。
1.觀察孩子,識別危機事件帶來的負面情緒。
家長在這事件發生後,回到安全的家,需要觀察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不同以往的表現或者負面情緒,特別是在校內受傷的孩子、目睹這事經過的孩子和跟受傷同學關係密切的孩子,他們可能受到影響,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這幾方面,情緒、生理、認知、行為四面,孩子在情緒方面,可能會出現焦慮、恐懼、害怕、急性壓力反應等;生理方面,可能會出現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做噩夢、長期煩擾不安等情況;認知方面,可能會出現無法接受、做噩夢、侵入式想法/畫面(事件的畫面不斷在腦海浮現)、專注困難、記憶困難等;行為方面,可能會出現跟家長分離焦慮、厭學、退縮、哭泣等行為。這些情況在事件剛發生後出現是正常的,可能會持續四到六週,但是如果過了這個時間段,孩子還持續出現這些情緒和行為,那家長就需要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個別輔導了。在這段時間,需要家長對孩子更多理解和關懷,不要責備孩子可能出現的異常行為和情緒。
2.當孩子情緒穩定了,不要逃避討論已發生的事件。
當孩子回到家,情緒穩定了,也準備好跟家長談這事件時,請家長面對著孩子,用孩子同等高度平視著孩子,用冷靜溫和的語氣告訴他/她:你已經回到安全的家了,不會有人再傷害你了,你是爸爸媽媽的寶貝,我們都愛你,如果你想說這件事的感受,可以跟我們說,我知道這件事可能會讓你不開心/害怕,讓我們一起來面對,讓我們一起說說,可以找到方法去解決這個不開心的事。
如果孩子願意說,請家長用心聆聽孩子的話,以下有幾點建議給家長們:
1)保證孩子是被愛的,也將會被照顧,環境是安全的。
2)不要讓孩子對於想談或者不想談,感到愧疚或困窘。
3)不要逼孩子說。
4)對於他們的問題給與簡短、誠實、符合年齡的回答。
5)謹慎傾聽他們感受,不評判。
6)不要害怕說,你不知道這問題的答案。
3.防止額外的創傷經驗和創傷喚醒物。
盡量避免孩子接觸媒體或者新聞報導,如果孩子已經接觸媒體報導(如電視或者廣播),告訴他們看太多這類報導可能會造成明顯困擾。鼓勵父母監控和限制孩子接觸媒體,並在孩子觀看後,和其討論任何擔心的部分。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他們有關注相關資訊,孩子可向其詢問最新消息,不須藉由看電視獲得。提醒家長留意在孩子麵前說的話,澄清可能會困擾孩子的事情,舉例來說,你可以說:"你已經經歷了很多事情,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后,人們經常都想要看電視或者上網找尋資訊,但這些可能會讓你更加害怕,最好遠離這件事的電視和廣播節目,如果你看到讓你困擾的事情,你也可以告訴媽媽或者爸爸。”
4.照料物理環境的安適。
家長可以尋找很簡單的方法增加物理環境的舒適度。如果可能,將溫度、照明、空氣品質、家具使用、以及家具佈置方式納入考量。對孩子來說,像柔軟的泰迪熊這類能握持與照顧的玩具,有助於安撫自己。透過對孩子解釋如何"照顧”他們的玩具,能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照顧自己,例如家長可以說:"記得哦,她一天需要喝很多水喝吃三餐,你也可以那樣做。”
5.促進社群連接。
家長促進孩子適當的團體與社會互動。兒童尤其可能依賴成人獲得安全與適當行為的線索。促進孩子和同齡人談話,可以幫助他們互相支持,這做法可以減輕孩子孤立與無助感。鼓勵他們進行社會性活動,例如大聲朗讀、合力完成藝術活動,以及玩撲克牌、下棋、或運動。
6.家長可以安排每天跟孩子設定一個特別遊戲時間。
在家裡設置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大概30分鐘到45分鐘即可的"特別遊戲時間”,協助創造專心和專注陪伴孩子遊戲的親子時間。買一些適合自己孩子年齡範圍的素材,可包括玩具組、遊戲紙牌、棋盤、球、紙、蠟筆、熒光筆、書、安全剪刀、膠帶以及膠水等。親子之間可以做一些有安撫平靜效用的活動,例如是玩樂高、木造建築積木、或玩麵團、剪貼、完成填色本(包括花、彩虹、樹或可愛動物等中性場景) 以及玩團體遊戲。如果適合,邀請孩子的同伴朋友一起來玩,讓他們擔任顧問和角色模範。他們能幫家長指揮較自己的孩子進行團體遊戲、朗讀書籍或是一起遊戲。玩遊戲時孩子最放鬆的方式,他們可能在遊戲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或事情的經過,也可能通過遊戲來疏解壓力,家長可以在過程中陪伴孩子,適當的時機也可以趁機跟孩子討論事情的經過,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恰當的表達,也可以趁機教育孩子怎樣適應這情緒和以後如何面對這種危機事件。
最後,希望以上的建議可以給到家長們一些指引,讓家長能陪伴孩子一起面對這段比較艱難的日子。相信家長都是愛護孩子,不希望他們受到傷害的,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家長們也可以做一些積極的行動去鼓勵和支持受影響的孩子們。如果孩子出現上文的急性壓力反應和行為,都是正常的,在四到六週情況會好轉,但是,如果情況沒有好轉甚至惡化了,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跟進和個別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