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核心服務
資料庫
活動資訊
課程/工作坊
加入我們
聯絡我們
 
  無國界社工 全球社工/義工/ 災難緊急回應協作平台
2332 2628
 
[email protected]
 
  會員登入   成為會員
 
  Eng
   
無國界社工
愛心無國界

[email protected]
電話: 2332 2628
「華懋行」2017
更新日期: 2017-02-08
致無國界社工會員書
更新日期: 2020-02-03
分享
返回


義工手扎:公益改變人,人改變世界
更新日期: 2018-09-11

我是一名長期志願者。

 
正如每一顆種子發芽,都需要播種的機會。2012年年底,我加入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志願者小分隊,也是從那時開始我認識了香港無國界社工組織,了解了八一康復中心,接觸到了地震傷員和腦癱兒童,真正啟蒙了人生的志願者之路。

永遠記得第一次隨團隊來到八一康復中心,當時無國界展能中心的項目是對地震傷員進行幫扶,這些地震傷員都是中國幾次大地震以來的重度受傷對象。第一次看望地震傷員的心情,如同每一個最初參與的志願者,心中是興奮,好奇,充滿同情,還有一點點的擔憂。既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擔心自己面對特殊群體會說錯,做錯。當我真正第一次面對他們的時候,看到殘缺的身體,聽到被救的故事,失去的親人,以及生活的艱難,親屬的心酸,我受到了震撼。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比比皆是,在災難中幸存的人們在最初的幾年,除了身體的難受,更多掙紮在災難背後精神的痛苦以及生存壓力之下。我們社工和志願者的出現,好像給他們生命打開了新的源泉,能給予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力量,讓傷者本身以及傷者的家屬都得到更多的支持。
 
除了看望,我們也開始建立更深入的幫扶機制,純粹的團隊看望並不能更緊密的聯系志願者和傷員,也不能發揮志願者的最佳效果,而是要用一種關系,讓傷員和志願者超越單純的探視,超越同情和被同情,讓雙方更親密地在連接中互相成長和支持。最後我們成立了一對一的教學小組。
 
這個小組的每一個志願者都是特定某個傷員的"小老師”,老師和學生一起確定一個自己想要學習的主題,每周固定時間上課。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傷者和志願者有更深入的交流,而且能幫助傷者真正學到一些知識,增強他們在低谷中的自信,甚至可能對將來個人在社會立足有正向影響。
 
我和任增的緣分就從這裏開始。


任增是一位年輕的藏族媽媽,在地震中被房梁砸中脊柱,為了保住懷中6個月大的胎兒,她選擇了犧牲自己恢復健康的可能性。孩子生下來了,取名叫天賜,這名字真好啊,老天賜給她的禮物。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從胸以下完全截癱,躺在病床上臉色蒼白,體重只有80斤不到,蜷縮在病床就像個孩子。我最終成為了她的英語老師,從最簡單的ABC字母開始,每周末給她上一堂2個小時左右的英語課。可是她經常都會忽然不想做任何事,忽然開始暴躁,我知道她心裏有許許多多壓抑的痛苦。那樣的時候我就會放下書本陪她聊天,偶爾推她去花園走走,聽她說故事,看她流淚,給她擦眼淚。我不能單純的給她上課,因為她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沈浸在痛苦狀態下,我也不能僅僅只是做情緒疏導,因為這樣反而會令她過度集中在情緒問題之上。所以我反覆交替的和她用不同方式相處,盡最大可能令她感覺到舒適。在一起的時光真的很快樂,她特別單純,特別聽話,我們幹什麽,她都特別容易開心大笑。
 
可是有一次她忽然大哭了起來,那天天氣很好我想推她出去走走,她哭著說,連曬太陽我都要人幫忙,我什麽都不能做,我真的不想活了,真的,我想了很久,我不想活了。聽到這些心如刀割,我知道她有多難,身上長褥瘡,吃飯要人餵,甚至無法咳嗽。可是我一絲一毫也不希望她放棄,因為她還沒看到世界更多美好的角度,還沒看到她的孩子長大。我握著她的手用力的擁抱她,告訴她,你就是不出去,太陽還是會曬進來的,如果你想出去,就有人能陪你出去,但是你要好好的活著,不然你連曬太陽的機會都沒有了,你的家人,你的丈夫,你的孩子也會為你哭泣。還有我呢,我想和你做一輩子的好朋友,你不能丟下我啊,你想看我傷心嗎。她搖了搖頭,告訴我一句永生難忘的話"你來了我就很快樂,你讓我想多活一天”。那一刻她渴望的眼神永遠無法抹去,那一刻我才感覺到,作為志願者作為朋友,我們的真心陪伴甚至是他人活下去的理由之一,我們的出現,甚至可以鼓勵絕望的人延續生命。也是那一刻起我意識到每個小小的人可以有多大的能量,我決心要把公益一直堅持下去,這不再僅僅只是一種個人道德的修養,不僅僅只是一種被需要感的滿足,更不僅僅只是一種對意義的追求,這是一種生命責任,是一種生命力量。
 
我陪伴了她一年的時間,直到最後因為費用補貼的結束她回到了家鄉。我們沒有辦法長期見面了,只能通過微信短信電話的方式聯繫,但是我沒停止過和她的交流,有時候半夜會收到她想我的信息,有時候會收到她打錯字的微信……終於在去年我聯繫不上她了,不接電話不回信息,到今年才知道,她因為突發疾病去世了。知道的那一刻心中的感受無法言喻,站在大街上就忍不住哭了出來。我們已經是好朋友了,志願者成為了一個橋梁角色,最後我是以好朋友的心情來接受她的離開。我想,這也是我做幾年義工最大的收獲和失去之一,我想,也有無數的義工朋友,會發現他們和幫助的對象有了深度的情感鏈接,再也沒有把幫扶對象當做弱勢的角色,而是看作了需要呵護的朋友。這讓志願者工作不再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也不再是因為他人組織再去執行的被動行為,而是因為情感交織,由心而生的自發主動的關懷。
 
在無國界社工的災後項目中,我們每個節假日都會舉行精彩有趣的聯誼活動,把所有傷者和志願者集合在一起。在這樣的活動中,我們能讓傷員和志願者感受到關註,感受到快樂,能幫助傷員擴大社交圈,和更多的病友交流分享。作為志願者我們也能從其他的傷員和志願者身上獲取到對幫扶有益的方式,交流心得。在這樣的大型活動中,我們構成志願者和傷員,傷員和傷員,傷員和社工,社工和志願者,志願者和志願者之間多方的分享體系,令每一方都接收到更多彼此的需求,也能明白我們可以付出什麽,怎麽做的更好。每一次活動看到大家的笑臉,看到一起加油鼓勁要活的更好的勇氣,甚至是因為感動或者因為傷感而留下的淚水,會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13年和今年,無國界社工舉行了兩次大型的地震傷員聚會。一次在都江堰,一次在北川。這兩次除了感受到災難帶來的痛苦,幸存者的堅強和對大家的感動之外,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恰恰是幾年下來所有人的成長和改變。剛開始我們痛苦,現在我們積極;剛開始我們同情,現在我們佩服;剛開始我們抱怨,現在我們鼓勵;剛開始我們被動,現在我們主動。傷者們和家屬都變了,他們相處的模式也變了。曾經那些一蹶不振的地震傷員,如今好多有了新的生活態度,學會了技能,有了工作,生活能自理,還可以主動幫家裏分擔瑣事。幾個好友在當地甚至組織起了互援會,互相鼓勵,還能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對這個社會做更多的貢獻。他們告訴我,他們也要像我們這些社工義工一樣,把關愛給更需要的人。家屬們也開心了,幾年的照料下來,習慣了,磨合了,不抱怨了。親人朝夕相處,因為知道這一次生命來之不易,感情反而更好了。我驚呆了,看著這幾年地震傷員從一個低谷狀態逐漸上升到一個平和良好的狀態,我們是感慨的,是快樂的,是驕傲的。
 
我記得13年做志願者分享會的時候,我更多的都是談到關註情緒,幫扶,談到的是鼓勵和支持。但這一次18年北川相聚的時候,我談到的是令人喜悅的變化,是進步,是效果,是更具體的在他們已經自我發展基礎上的我們如何去扶持。他們已經活的很牢固了,我們只要在一旁澆水施肥就好。幾年前播下的種子,在當時沒有開花,經過幾年的養育後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讓我充分意識到----公益需要時間,志願者的工作成效需要時間才能達到質變。作為志願者的每一次幫扶,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長久堅持下來是一定會對幫扶對象有益的。所以我深深感受到,公益的意義不在於1,2次的志願參與,在於長遠的堅持,這很難,但這很重要。
 
無國界在八一康復中心還有一個幫扶項目---- 腦癱兒童。
 
腦癱兒童是一群因為先天或後天缺血缺氧造成一次性大腦損害的兒童。他們以運動障礙為主,合並有語言、認知等障礙。大多數肌張力過高,要接受FSPR或者矯形手術或者頸動脈剝離手術,手術後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會留下可怕的疤痕。很多在八一康覆中心的腦癱兒童都來自特別貧困,一直沒有條件治療的家庭,直到地方婦聯的介入才有機會來到八一康復中心。因此大多數的家庭在救助資金用完之後,並不會再選擇康復治療,因為昂貴的康復資金,最終不得不離開。
 
這個項目在啟動之前,啟浩哥對我們所有志願者進行了集中培訓,邀請了社工和主治醫生進行宣講,讓我們提前認識這一類特殊兒童,更是讓我們做好接觸的心理準備。最開始我不明白具體意義,但是第一次剛看這群孩子我就明白了,為什麽我們要接受這樣特殊的培訓。他們因為肌張力過高,很多時候會發出奇怪的聲音,表情和身體的形態也比較特殊,普通的志願者如果沒有提前經過培訓可能無法理解甚至感到害怕,但是作為志願者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要去包容和愛護所有的幫扶對象,當然,前提是我們也充分理解。因此這一堂培訓課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給我們每個人做一次心理建設,不至於表現失態而讓孩子們感到緊張和隔閡。


孩子們特別可愛,沒有對人的任何防備,我們擁抱,我們握手,我們嬉戲打鬧,我們一起做作業,一起唱歌……他們天真無邪地愛著這個世界,總有很多時候,我被他們對未來的憧憬深深打動。記得有個小孩叫小軍,他特別想當解放軍。我當時看著他背上釘了一整塊鋼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心裏無比難過。但是他缺著門牙,笑嘻嘻看著我說,"唐老師,以後我當解放軍,我給你敬禮!”,就那樣躺著,敬了一個軍禮給我,我眼眶濕了。這張照片我保存到現在,想起仍然忍不住動容。很多時候旁人看來,是志願者們付出了很多,是我們在做偉大的有意義的事情。其實我們同樣在被鼓勵,在被關愛。就像小軍,我陪伴他,我傾註愛給他,我試著去了解他,他也會回饋毫無保留的喜歡,回饋這樣的勇氣,回饋這樣對夢想的追求給我。我們其實都在給對方以心靈的滋養。


對八一康復中心的腦癱兒童,我們也有圖書角活動,音樂教室活動等等志願者項目,當年我負責的就是音樂教室的板塊,每周去教孩子們唱歌,甚至給他們排練6.1兒童節的節目。有一年的六一兒童節,孩子們坐在台上表演歌曲----我是一只小青龍和蟲兒飛。我那年是主持人,站在台下等待他們表演。當他們一開口的瞬間,我的眼淚就止不住流了下來,也親眼看到好多醫生護士都哭了,孩子的家長們都哭了。那一次的掌聲無比熱烈,我們為他們自豪,我們愛他們的天真無邪,我們感謝他們觸及靈魂的歌聲。都知道這些孩子不容易,他們有的甚至連話都說不清楚,可是他們能唱歌了,他們能唱完整的歌曲了,和其他在過6.1兒童節的所有孩子一樣,他們擁有精彩的,有音樂表演的童年。作為志願者,也深深明白家長們的不容易,每一次交流時他們的悲痛,無奈和堅強,都讓人難以安慰。但是經歷再多,我們只要願意陪伴他們走近他們,就依然能明顯感覺到,志願者的關懷,來自社會的關懷,可以給予一絲絲慰藉,至少能讓這樣的家庭明白,社會可以接納他們,不用害怕被拋棄。如同元平姐某一次培訓所講,我們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是天上的寶藏,也許其他小朋友是星星,他們是月亮,可這不代表他們有什麽本質的不一樣。我們要帶給他們的,也是這樣的同感才能幫助她們和他們的家庭健康成長。
 
做志願者,7年了。這7年的時光,我因為公益才得以發光發亮,得以保持初心,得以相信世界的美好。這個世界有很多邪惡和殘酷,外面的世界有很多冷漠和孤獨,但是在公益的世界裏,每個人都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每個人都不帶目的地愛著彼此。我發自內心地熱愛公益事業,熱愛志願者活動,即便工作以後我依然心中牽掛著能不能再為這個世界多做點什麽,哪怕一點點,一點點都好。所以每一次志願者活動我都一定會參加。
 
作為一個長期志願者,我也很明白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最開始好奇,新鮮,覺得充滿了偉大感,自己在做一件別人沒有做的崇高的事情。後來在和傷員,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真真正正發現,原來已經以心換心,忘記了這件事情的目的,只是在享受愛的過程。在堅持的道路中有過失落,有過付出不被理解,有過覺得不值,但是只要我一直做下去,就能發現最終的結果是正向的,令人驚喜的。他們帶給我特別多積極地,美好地力量。到最後已然把自己的得失完全脫離出來,用最平等的心去對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視他們為朋友,為親人,只是去做一件發自內心有愛的事情,充滿了快樂,充滿了感激。
 
也許現在志願者的工作還有很多不足需要去改進,比如在服務過程中可以更高頻次地和社工以及其他志願者分享心得,甚至對傷員和志願者介入專業的心理指導,以便於學習更正確的服務方法,支持志願者長期服務的決心,還可以排解服務情緒;比如設立志願者的召集人,以吸納更多社會而不僅僅是校園志願者,建立更規範的義工服務制度;比如為志願者建立更多的服務方式,除了人工參與,可以召集志願者進行網絡宣傳、捐贈等等;還比如志願者可以進行評估,是否適合參與到某些項目,或者有無能力進行參與等等……但是我也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志願者都在參與築造更好的公益世界,大家一路相伴,不畏艱辛,收獲豐盛。
 
我始終相信,志願者是公益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員,也更加相信,公益改變人,人改變世界的力量。
 
Top  
返回  
下一則
                 



無國界社工
愛心無國界

[email protected]
電話: 2332 2628
友好顆伴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