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和今年,無國界社工舉行了兩次大型的地震傷員聚會。一次在都江堰,一次在北川。這兩次除了感受到災難帶來的痛苦,幸存者的堅強和對大家的感動之外,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恰恰是幾年下來所有人的成長和改變。剛開始我們痛苦,現在我們積極;剛開始我們同情,現在我們佩服;剛開始我們抱怨,現在我們鼓勵;剛開始我們被動,現在我們主動。傷者們和家屬都變了,他們相處的模式也變了。曾經那些一蹶不振的地震傷員,如今好多有了新的生活態度,學會了技能,有了工作,生活能自理,還可以主動幫家裏分擔瑣事。幾個好友在當地甚至組織起了互援會,互相鼓勵,還能去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讓自己對這個社會做更多的貢獻。他們告訴我,他們也要像我們這些社工義工一樣,把關愛給更需要的人。家屬們也開心了,幾年的照料下來,習慣了,磨合了,不抱怨了。親人朝夕相處,因為知道這一次生命來之不易,感情反而更好了。我驚呆了,看著這幾年地震傷員從一個低谷狀態逐漸上升到一個平和良好的狀態,我們是感慨的,是快樂的,是驕傲的。
我記得13年做志願者分享會的時候,我更多的都是談到關註情緒,幫扶,談到的是鼓勵和支持。但這一次18年北川相聚的時候,我談到的是令人喜悅的變化,是進步,是效果,是更具體的在他們已經自我發展基礎上的我們如何去扶持。他們已經活的很牢固了,我們只要在一旁澆水施肥就好。幾年前播下的種子,在當時沒有開花,經過幾年的養育後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讓我充分意識到----公益需要時間,志願者的工作成效需要時間才能達到質變。作為志願者的每一次幫扶,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長久堅持下來是一定會對幫扶對象有益的。所以我深深感受到,公益的意義不在於1,2次的志願參與,在於長遠的堅持,這很難,但這很重要。
無國界在八一康復中心還有一個幫扶項目---- 腦癱兒童。
腦癱兒童是一群因為先天或後天缺血缺氧造成一次性大腦損害的兒童。他們以運動障礙為主,合並有語言、認知等障礙。大多數肌張力過高,要接受FSPR或者矯形手術或者頸動脈剝離手術,手術後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會留下可怕的疤痕。很多在八一康覆中心的腦癱兒童都來自特別貧困,一直沒有條件治療的家庭,直到地方婦聯的介入才有機會來到八一康復中心。因此大多數的家庭在救助資金用完之後,並不會再選擇康復治療,因為昂貴的康復資金,最終不得不離開。
這個項目在啟動之前,啟浩哥對我們所有志願者進行了集中培訓,邀請了社工和主治醫生進行宣講,讓我們提前認識這一類特殊兒童,更是讓我們做好接觸的心理準備。最開始我不明白具體意義,但是第一次剛看這群孩子我就明白了,為什麽我們要接受這樣特殊的培訓。他們因為肌張力過高,很多時候會發出奇怪的聲音,表情和身體的形態也比較特殊,普通的志願者如果沒有提前經過培訓可能無法理解甚至感到害怕,但是作為志願者我們的出發點就是要去包容和愛護所有的幫扶對象,當然,前提是我們也充分理解。因此這一堂培訓課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給我們每個人做一次心理建設,不至於表現失態而讓孩子們感到緊張和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