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一:生命的功課:死亡失落的悲傷輔導
鄧明宇 博士/心理師
- 現任: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生命關懷事業科專任講師
新竹市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
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
台灣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
諮商心理師專業證照
喪禮服務乙、丙級技術士
介紹內文:
人的一生中難免要面對死亡的經驗,親人的過世往往帶來巨大的的悲傷, 這些情緒使人難以面對,為了處理死亡所造成的失落經驗,傳統的宗教儀式往往提供哀悼的機會,扮演公開表達與心靈撫慰的功能。然而過度偏重社會調適的作用,使個人面對死亡的個別經驗被忽略,悲傷輔導或諮商(grief therapy)是西方二十世紀心理治療發展出的一個領域,透過個別治療的模式, 讓那些死亡失落所造成的複雜性悲傷,可以透過悲傷工作(grief work)來處理,個人的悲傷任務遂得以完成。雖然透過諮商專業可以提供喪親者難以面對死亡,得以處理複雜性悲傷的能力,然而對於接觸死亡經驗的其他專業人員, 包括醫療人員、殯葬人員、社工、教師等提供相關知識,有更多的敏感度和更多的思考,才能真正處理好死亡經驗,生死學與生命教育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宗教儀式、個別諮商到生死哲思,其實每個人面對死亡的失落,都是一門無法迴避的功課,透過反思自己生命中與死亡有關的經驗,透過每次置身於社會處境的生命重新認識過程,我們可以找到情緒轉化的方式,產生文化療癒的復原能力。
講題二:「防治自殺行為」vs.「防治人的自殺」:生命敘說之陪伴觀點
賴誠斌
- 現任: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諮商心理師專業證照
- 曾任: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高雄市婦幼青少年中心、高雄市 (縣)政府社會局(處)、台灣家庭暴力暨性犯罪處遇協會中區等單位外聘社工督導。
遊賀凱(本次不出席,但其名字仍擺上文宣海報)
- 現任:台灣花蓮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適性輔導組組長
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生
- 曾任:天主教仁慈醫院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新竹縣
推廣區自殺防治個管員
介紹內文: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自 2005 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瞭解自殺危險因數與保護因數、有效介入策略、如何整合資源在關鍵時刻進行轉介、自殺防治指引之防範措施,建立通報系統與關懷作業流程,至今已有相當完善的自殺防治網絡。然而整體思維到底是在防治自殺行為,還是在防治人的自殺,會開展出不一樣的行動。
本文旨在介紹以「生命敘說」為介入方法的實際案例。「生命敘說」運用在防治「人」的自殺,是指防治人員使用自身為介入行動,成為投入和自殺意圖者(或遺族)社會關係的行動者,行動目的不是為了阻擋「自殺行為」的發生,而是要瞭解自殺意圖者(或遺族)那個「人」的生命歷程,從陪伴與聽敘中重新編織自殺意圖者(或遺族)的社會關係,使其產生歸屬連結與效用感。「生命敘說」之行動者除了要對自殺防治之運作模式有所瞭解外,還需要從自己的生命敘說中長出「指認能力」與「陪伴能力」。對人的「陪伴能力」為入口以發展「指認能力」覺察生命經驗中的複雜意涵,才可能深化對生命經驗的探究;同時也需要「指認能力」辨識自我及自殺意圖者(或遺族)在關係脈絡的位置,做出相應的陪伴舉止。這兩種能力在交錯與辨證的關係中交相出現,在互為主體的生命敘說中反覆切換平行存在,行動者亦無可迴避地編入自殺意圖者(或遺族)之社會關係中的一環。
講題三:生死教育的推廣─以「死亡體驗」開展为例
蔡仲庭
- 現任:台灣道埕跨專業心理健康促進協會 秘書長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死亡體驗活動 總執行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學生輔導中心 心理師
諮商心理師專業證照
中華一世協會 監事
- 曾任:台灣衛生福利部自殺防治專線(安心專線) 輔導員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 社工組長
台灣希伯崙全人關懷協會 社工
介紹內文:
本單位死亡體驗至今已將近十年的歷程,隨著不斷修正與發展,開展出更符合真實情境以及個別性領域的體驗活動。死亡體驗藉著模擬死亡、臨終之情境,並且設計臨終者與陪伴者之角色,讓體驗的人可以從各種活動中深度地去面對自己對於他人與自身的死亡所引發不同的反思與體會。此活動開創一個有別以往的空間和機會,模擬面對臨終的情境,引發對死亡的真實情感,重新檢視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甚至表達死亡來臨前對生命的遺憾與不捨,由死亡的這端出發重新梳理自身生命的意義和目標。
體驗者對於死亡、臨終的感受和反思各有不同,死亡體驗不是一種知識性教育,而是藉由體驗、反應與價值化並且應用的過程,藉由各種活動設計,包括穿壽衣、寫遺書、墓誌銘、斷捨離、告別、入棺、冥想與蓋棺等模擬死亡、臨終之情境引發體驗者各自不同的反思與真實的情感,以體驗教育的形式重新理解死亡,甚至做為助人工作(包括社工、志工、照服員、心理衛生相關人員等)、醫療相關工作者等,專業深化的訓練課程,讓陪伴人的工作者由自身對於死亡的反思進而理解死亡,再更進一步同理他人的死亡以及家屬面對死亡的悲傷,加強工作者的敏感度以及同理心,提升服務的品質。
專題四:台灣生死教育的推動經驗對香港的啟迪
黃 民牧師 (生死教育推廣者)
- 曾任:基督教靈實協會主任院牧(至2014年退休)
教會牧師27年
醫院、老人院及寧養院院牧8年
介紹內文:
本人因從事教會及院牧多年,在香港及加拿大服事過不少臨終病人及喪親家屬後,創立一套生死教育課程,從2008年起,積極向教會及社區推動正確的生死觀念。過去十年,講授超過40多個同類課程,當中除教會及神學院外,亦有多間NGO、保險公司及殯儀館等,足跡已達中國大陸、澳洲、加拿大等地、好評如潮。另一方面,從2011年開始,帶領五次生死教育到台灣作參觀交流,並且參加台灣有關生死教育研討會,對台灣生死教育方面略有認識。本講座探討台灣推廣生死教育方面的經驗及進程,期望讓我們從中學習,並對香港推動生死教育事工方面,提出本人的意見。